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市委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以务实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担当、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津沽大地上生动实践,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天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4,12,5——这分别是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于2019、2020、2021年度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的名次变化。
从排名倒数后几名跃升至前五名,天津一步一个脚印,奋起直追,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效保障。
蝶变背后,映射出天津生态环境执法人积极求变的决心与恒心,折射出这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奋力突围的韧劲与干劲。
高度:高位谋划 高效推动 高标准落实
“24”。当2019年执法大练兵“成绩单”出来后,每一位天津生态环境执法人都倍感压力。“说明我们平时的执法工作还存在不严不实的情况,没有对标全国先进的工作标准。一定要正视问题,聚焦差距,补齐短板,迎头赶上。”这是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领导班子的共识。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分管副市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市生态环境局认真总结反思,对标对表,补强短板,迎头赶上,力争下次活动取得佳绩。
从2020年开始,天津坚持高位推动,全市上下一盘棋,不断强化执法大练兵的组织领导,形成了全员参与练、对照标准练、上下联动练、左右衔接练的执法大练兵良好态势。
2021年,高位推动态势不减,先后有6位市领导对做好执法大练兵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全市生态环境部门牢牢抓住执法大练兵主线,来实的、来真的、来硬的,把环境执法这把“利剑”磨得更加锋利,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驾护航。
开篇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2021年5月初,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全市执法大练兵动员部署会。“要坚持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作为提升执法能力的重要教学课堂、比武校场和实战战场。”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温武瑞在会上明确强调,要求各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吹响冲锋号角,淬炼好、锻造好敢于执法、敢于斗争的环保攻坚冲锋队。
市级有部署,各区有落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大练兵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各区提高站位,周密部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兵活动,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展现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主力军的新形象。
在2021年大练兵中,分管此项工作的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郭福吉先后4次主持召开全市执法大练兵工作调度会,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区进行点名、督促。同时,成立了大练兵工作督导小组,陆续对全市16个区开展实地督导调研,确保全市整体工作齐头并进,无一掉队。
在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表扬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的函》中,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位列全国省级单位第五名,获评表现突出单位。津南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被评为表现突出集体,王泽鹏、焦永清、于学赫、张嵩涛、初龙等5名同志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
天津市高位谋划、高效推动、高标准落实执法大练兵的做法,也在表扬函中得到肯定。
广度:全年练兵 全员练兵 全过程练兵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天津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全年、全员、全过程”要求,始终在“学习培训”上做文章,坚持在“实践实战”上下功夫。
“每周一训、知识竞赛、专家实训”的系统化培训机制,是天津在“学习培训”上新做的文章。这一年里,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把每周五定为专题培训日,由法官、律师、行业专家讲授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注意事项,并针对危险废物管理、在线监测、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进行全方位专题培训。培训后,通过微信 “知识竞赛”小程序,与“集中讲授、分组讨论、现场提问”模式配套,倒逼执法人员主动学法,持续提升法治素养、形成法治思维、强化法治能力。
将专题培训会开在钢铁企业现场,是天津创新培训方式的一次“试水”。2021年5月,执法总队邀请国内钢铁领域行业专家带队,组成实训组,首次采取边走边教、边查边学的形式,在钢铁企业现场进行实战培训,全方位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开展以“讲、学、练”为主线的学习提升活动,则是系统培训的重要补充。执法人员通过在案件分析会上详细讲、深入学,在现场检查中坚持练,进一步提升了证据固定、询问要点、笔录制作、法律适用、调查报告起草、案卷制作等环节工作水准。
将执法大练兵与日常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相结合,把执法“战场”作为练兵“课堂”,天津写下“实践实战”的生动注脚。专项执法行动,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能全方位淬炼执法人员本领,已成为天津执法大练兵的一把“利刃”。2021年4至10月,天津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清源2021”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执法人员鼓足干劲,成功侦破了非法收集处置废机油环境污染系列案件,一举打掉藏匿在天津市多个区域内的8个非法收集废机油黑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起到了“严打一个、整治一片、震慑一方”的练兵效果。
随着2020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圆满收官,2021年,天津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证后监管上来,开展了多轮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与帮扶行动,并将此作为练兵场。借此契机,执法人员完成了对涉嫌超总量的18家排污单位、自行监测频次不足的38家排污单位、未提交执行报告的1275家排污单位及执行报告填报不规范的100家排污单位的现场检查与帮扶指导。
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大气监督帮扶任务,则是天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的重头戏。如何高效精准发现问题?天津监督帮扶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0月大气监督帮扶工作启动后,一支由执法骨干、监测能手、行业专家等精兵强将“混搭”的帮扶组,在激光雷达走航监测车等新装备的加持下,将日常执法经验融入监督帮扶各环节,“人查”“技查”并行。在为期10天的监督帮扶工作中,天津帮扶组蹄疾步稳,现场帮扶企业129家,发现各类问题共计324个,提出整改建议200余条。
2021年,天津累计派员参与监督帮扶行动88人次,其中检查发现的五起案件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甄硕、王泽鹏等5名同志也因在工作中表现优异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探索联动机制,变“单练”为“合练”,打好执法“组合拳”:以规模养殖场为主战场,联合农业部门,签署生态环境执法协作框架协议;以工业企业为主战场,联合公安部门,深化“行刑衔接”机制;以餐饮行业为主战场,联合城管、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检查;以渤海湾为主战场,联合海监部门,共同开展实战练兵,联动推进执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精度:科学练兵 科技执法 科目化推进
无人机侦察、走航车监测、大数据共享、分表计电监管、智慧环保平台……2021年,天津大练兵工作中一个关键词贯穿始终,那就是“科技赋能”,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年,天津落实执法装备配备资金500余万元,购置红外线热成像仪、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微风风速仪、无人机、移动执法套装等设备240余套;升级移动执法系统和执法终端APP,实现移动执法系统与排污许可证、工况用电、污染源在线监测等9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积极运用无人机、走航车等新执法装备,“空中、地面”立体式打击,助力一线执法提升效能。
“空中突击队”—— 无人机作为环境执法的“侦察兵”“先头部队”,有效提高了对违法行为打击的精准性。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且地域辽阔,拥有绵延的海岸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企业规模,导致执法任务繁重,与之相对的则是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车辆不足、执法装备欠缺的困窘。为破解此难题,天津积极利用无人机“鹰眼”加挂视频监控、热成像仪等设备,对入海排污口进行巡查,对企业进行排查,2021年累计起飞数千余次。
“地面巡控组”—— 走航车监测逐步成为发现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的巡逻兵。天津市武清区生态环境局自2021年6月起,陆续接到辖区内某小区居民关于小区周边异味问题的信访举报。由于人工排查存在区域面积大、点位多、效率低等难点,武清区生态环境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启用走航车,对小区周边、京滨工业园和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部分区域进行走航监测,锁定污染源,大幅提高了执法效率。
同时,天津坚持用足用好热点网格、高架视频、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天眼指挥平台、工况用电监控等载体,最大限度实现第三方辅助执法和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不断优化,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此外,静海区注重科技练兵,率先启动环境信息化平台整合工作,将各类监控平台整合对接,实现环保大数据实时共享。
天津经开区以“少填报,负担轻;易统计,底账清”为设计原则,完成了泰达智慧环保平台的全面升级,将企业环境管理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系统累计整合各类环保数据4510亿条,文件档案2.8万个,数据量逾1TB。
深度:党建引领 党员示范 党旗在飘扬
天津市生态环境系统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执法大练兵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执法总队自2019年底挂牌成立以来,根据职能变化实际,秉持“一切以保障执法为前提”的基本思路,将支部建在支队上,优化构建“三室七队”体系,并根据每个人工作经历和能力特长,予以岗位分配,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开展好执法大练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同时,坚持“预防在先、关口前移、着眼防范”的原则,启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系统工程,陆续出台《执法人员八不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执法车辆管理》等近30个制度性文件,并施行执法人员执法廉政监督卡制度,构建党委全面监督、纪检专责监督、党支部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四个层级的内部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雏形,为执法大练兵浇注持续发展的坚实基座。
2021年,一起非法转移放射性物品来津案突发,案件系外省某放射源销售公司委托一危险品运输公司,在未取得放射源转让审批手续的情况下,非法运送4枚放射源抵达天津。经8小时严密调查,成功告破。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准确的处罚,离不开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高素质生态环境执法铁军的攻坚克难精神。
执法是冷峻的,服务是温暖的。这支高素质铁军队伍还将大练兵作为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载体,用智慧为企业排忧解难,用汗水助企业轻装上阵。2021年,全市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扩容”增效,累计583家企业纳入清单管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执法人员每月上门问需,企业近千个诉求得到现场解决;“送法入企”实现全面覆盖,组织百余场现场宣讲,面对面答疑、针对性解惑,实打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首违不罚”“轻违不罚”温暖落实,140 余家市场主体免于处罚;全程推行“说理式”执法,柔性监管让市场主体倍感温暖。
奋楫争流生态美,万绿丛中党旗红。2021年,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引领保障作用,推进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体净化、一体落实,连续7年市级部门绩效考核“优秀”,三个直属单位被评为国家和市级文明单位。各基层党组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融会贯通、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打造党建文化长廊、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教育阵地,组织党员干部赴爱国教育基地参观见学,开展“我为铁军建设献一策”“核你在一起”等主题党日活动,多措并举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持续将执法大练兵活动引向深入。